千又是常用的一种鱼钩,起源于日本,原名“チㄡ”,最初用于在近海钓黑鲷等海鱼,引入我国后被直白的称作“千又”,特点是钩条粗、钩门宽、钩柄长、钩尖呈鹰嘴状并与钩条相错约5°,下面小编就科普一下千又是什么鱼钩吧!
一、钩型概述
钩型 | 千又 | 钩条 | 粗 | 钩门 | 宽 |
钩柄 | 长 | 钩尖 | 鹰嘴状向内弯曲且与钩条相错约5° | ||
倒刺 | 有 | 适钓鱼种 | 鲤鱼、草鱼、鲶鱼、鲢鳙、黄颡鱼 |
千又起源于日本,原名“チㄡ”,特点是钩条粗、钩门宽、钩柄长、钩尖呈鹰嘴状并与钩条相错约5°,从外形上看更像是伊势尼和伊豆的结合体,最初用于在近海钓黑鲷等海鱼,引入我国后常用于钓鲤鱼、草鱼、鲶鱼等淡水鱼类。
二、优点和缺点
1、优点:千又的优点有四个方面,其一是钩条粗能承受大鱼的冲击,其二是钩门宽不容易跑鱼,其三是钩柄长适合挂蚯蚓等活饵,其四是钩尖稍向外倾中鱼率高。
2、缺点:千又的缺点有两个方面,其一是钩型较大且钩身偏重,钓小鱼时不如袖钩、溪流钩甚至伊豆钩,其二是重心不在一条直线上,双钩作钓时子线容易缠绕。
三、型号对照表
钩号 | 钩长(mm) | 钩宽(mm) | 钩深(mm) | 钩径(mm) | 拉力(kg) |
0.1号 | 9.8 | 4.3 | 4.9 | 0.50 | 2.7~3.2 |
0.3号 | 10.4 | 4.4 | 5.7 | 0.52 | 2.9~3.5 |
0.5号 | 11.1 | 4.9 | 6.0 | 0.54 | 3.2~3.6 |
0.8号 | 12.2 | 5.3 | 6.3 | 0.58 | 3.5~4.0 |
1.0号 | 12.9 | 5.6 | 6.7 | 0.60 | 3.8~4.5 |
2.0号 | 14.0 | 6.3 | 7.1 | 0.68 | 4.4~5.1 |
3.0号 | 15.3 | 6.6 | 7.8 | 0.73 | 4.7~6.0 |
4.0号 | 17.1 | 7.8 | 8.9 | 0.83 | 5.8~6.9 |
注:上述千又鱼钩型号对照表仅供参考,厂家不同千又鱼钩的尺寸、拉力等均可能不同,请务必以实际情况为准。
四、线组搭配
钩号 | 子线 | 主线 | 拉力(kg) | 钓重 |
0.1号 | 0.6号 | 1.0号 | 2.7~3.2 | 1两至2两 |
0.3号 | 0.8号 | 1.2号 | 2.9~3.5 | 2两至3两 |
0.5号 | 1.0号 | 1.5号 | 3.2~3.6 | 3两至5两 |
0.8号 | 1.2号 | 2.0号 | 3.5~4.0 | 5两至1斤 |
1.0号 | 1.5号 | 2.5号 | 3.8~4.5 | 1斤至2斤 |
2.0号 | 2.0号 | 3.0号 | 4.4~5.1 | 2斤至3斤 |
3.0号 | 2.5号 | 3.5号 | 4.7~6.0 | 3斤至4斤 |
4.0号 | 3.0号 | 4.0号 | 5.8~6.9 | 4斤至5斤 |
注:千又鱼钩适合钓鲤鱼、草鱼、鲢鳙等大型鱼类,小号千又鱼钩也能钓鲫鱼、黄颡鱼等小型鱼类。
五、适钓鱼种
1、鲤鱼:鲤鱼是常见的淡水鱼类,别称鲤拐子、鲤子等,杂食性,常单独或成小群的生活在平静且水草丛生的水体底层,常见个体5~10千克,最大个体可达100千克。
2、草鱼:草鱼是常见的淡水鱼类,别称油鲩、草鲩等,草食性,广泛分布于各地的池塘、溪流、江河、湖库等水体中,常见个体5~10千克,最大个体可达40千克以上。
3、鲶鱼:鲶鱼是常见的淡水鱼类,学名鲇鱼,别称塘鲺、胡子鲶、鲶巴郎等,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的池塘、江河、湖泊等水体中,代表品种有土鲶、大口鲶、塘鲺等。
4、黄颡鱼:黄颡鱼是常见的淡水鱼类,别称黄辣丁、黄角丁、昂刺鱼等,除西北地区外均有分布,杂食偏肉食性,常见个体200~400克,部分品种也能长到1千克以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