浮漂是钓鱼的基础工具,别称鱼漂、浮标等,相当于钓鱼人的“眼睛”,主要作用是传递鱼吃饵信号,并能调整钓层和钩饵状态,作钓前要根据鱼情、水情、季节等因素调好漂,下面小编就科普一下新手调漂的正确方法吧!
一、调漂原理
调漂是钓鱼最基础的技能,只有调好漂才能钓好鱼,所谓调漂就是调整钓组在水中的平衡状态,原理是通过增减铅坠的重量和移动浮漂的位置,使钓组产生的重力和浮漂产生的浮力达到动态平衡,一旦有鱼吃饵就会打破平衡,并准确、快速的传递到浮漂上,这样就能根据浮漂的动作判断是否需要抬竿。
二、吃铅计算
吃铅是指浮漂的浮力大小,最简单的计算公式是“吃铅=(主线号数+水深)÷2”,例如钓点水深2.0米用1.0号主线时可搭配吃铅1.5克的浮漂,钓点水深3.0米用2.0号主线时可搭配吃铅2.5克的浮漂,气温偏低时浮漂吃铅可适当小0.3~0.5克,有风浪或走水时浮漂吃铅可适当加0.3~0.5克。
三、调漂过程
1、重铅找底:铅皮座上加一块大铅皮后抛入水中,浮漂在重力作用下肯定会全部没入水中,提竿上拉浮漂直至浮漂刚好平水,此时铅坠到浮漂顶部(不是漂座)的距离就是钓点水深。
2、半水调目:浮漂朝鱼钩方向下拉大于浮漂加子线的距离,修剪铅皮直至浮漂露出想要调的目数,例如调4目就将铅皮剪至浮漂刚好露出4目,调5目就将铅皮剪至浮漂刚好露出5目。
3、挂饵测重:鱼钩上挂饵后抛入水中,浮漂沉下去的目数就是饵料的重量,例如空钩调的4目,挂饵后浮漂露出2目,说明饵料重量是2目,为了保证灵敏度上饵时饵料大小要均匀。
4、调整钓目:将浮漂朝竿梢方向拉直至露出想要钓的目数,例如空钩调的4目,饵重2目,浮漂露出2目以上属于钓钝,浮漂刚好露出2目属于不灵不钝,浮漂露出2目以下属于钓灵。
四、灵顿论述
1、最灵:钓目=调目-饵重时最灵,例如空钩半水调4目,双饵重2目,根据公式钓2目时最灵,此时可以钓浮,也可以钓底;钓浮时子线拉直,重力和浮力达到平衡,鱼从钩饵旁边游过都会出现小漂相;钓底时上钩离底、下钩轻触底,标准的调4钓2,钓底时这个状态也是最灵的。
2、最钝:钓目=调目+饵重时最钝,例如空钩半水调4目,双饵重2目,根据公式钓6目时最钝,此时双饵躺底且子线弯曲,事实上从“钓目=调目-饵重”到“钓目=调目+饵重”钓组会越来越钝,双钩的状态也会从双钩离底逐渐变成双钩躺底,调漂时要根据鱼情灵活选择调几钓几。
五、双钩状态
1、双钩离底:双钩离底属于钓浮、钓灵,例如双饵重2目时可调5钓2、调6钓3、调6钓2等,优点是灵敏度高,缺点是漂相乱、假信号多,适合钓鲢鱼、鳙鱼、翘嘴等中上层鱼类。
2、上钩离底下钩触底:上钩离底下钩触底属于偏灵,例如双饵重2目时可调5钓4、调4钓3、调3钓2等,优点是灵敏度较高,缺点是漂相较乱且假信号较多,适合钓中下层鱼类。
3、上钩触底下钩躺底:上钩触底下钩躺底属于不灵不钝,例如双饵重2目时可调4钓1、调5钓2、调6钓3等,优点是顿口较多、漂相清晰,适合钓鲫鱼、鲤鱼、罗非鱼等底层鱼类。
4、双钩躺底:双钩躺底属于钓底、钓钝,例如双饵重2目时可调水平钓2、调1钓2、调2钓2、调3钓3等,优点是漂相准、稳,适合钓大个体鲫鱼及鲤鱼、草鱼、青鱼等大型鱼类。
六、漂相大全
1、黑漂:黑漂是常见的漂相,别称闷漂,特征是浮漂全部被拉入水中,出现这种漂相要么是小鱼闹窝,要么是个体大且吃饵凶猛的鱼在吞食饵料。
2、顿口:顿漂是常见的漂相,别称顿漂,特征是浮漂出现有力的下顿动作,小的不到小半目,大的可到1~2目,出现顿口漂相抬竿中鱼率非常高。
3、顶漂:顶漂是常见的漂相,别称送漂,特征是浮漂出现明显的上浮动作,小的只上浮小半目,大的可上浮1~2目,尤其是钓鲫鱼时最容易顶漂。
4、点漂:点漂是常见的漂相,指浮漂上下轻微跳动或晃动,出现点漂是鱼触碰钓饵的信号,表明鱼已经发现了钓饵,随时可能吃钩,要准备抬竿。
5、斜漂:斜漂是常见的漂相,指浮漂先出现点动,然后边倾斜边下沉,此时抬竿中鱼率极高,这种漂相一般是草鱼和青鱼,下沉越稳鱼往往越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