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物种定义
福寿螺是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,别称大瓶螺、苹果螺、黄金螺等,在生物分类学上属于动物界、软体动物门、腹足纲、中腹足目、瓶螺科、瓶螺属软体动物,原产于南美洲,最早于1979年由阿根廷华侨引入我国,国家环保总局已将其列为重大危险性农业外来入侵生物之一。
二、真假论述
碰了福寿螺的卵手烂掉了是谣言。福寿螺的卵呈圆形,直径约2毫米,粉红色至鲜红色,表面有一层不明显的白色粉末,通常200~500粒排列整齐成卵块,无毒,就算用手触碰到了也没关系,只需要及时洗手即可,对于网上说的“碰了福寿螺的卵手烂掉了”实际上是一个谣言。
三、繁殖习性
福寿螺是卵生动物,雌雄异体,卵在体内受精,交配时亲螺扭合在一起,母螺常在夜间将卵块产于池壁或水面的植物、木桩等附着物上,每个卵块含卵约200~500粒,温度20~25℃时17~25天孵化出稚螺,温度27~32℃时8~16天孵化出稚螺,稚螺仅需2~3个月即可性成熟。
四、防治方法
1、农业防治:福寿螺产卵期每2~3天清理一次卵块,平时结合施肥、除草等农事操作清理田间的福寿螺,冬季结合冬修水利、整治沟渠、清除杂物等工作坏福寿螺的越冬场所。
2、生物防治:福寿螺的天敌有鸭子、青鱼等,其中水较浅的稻田、沟渠等可放养鸭子,水较深的鱼塘、水库等可放养青鱼,每亩只需放2~3尾青鱼就能有效控制福寿螺的数量。
3、化学防治:福寿螺危害严重时可以采用化学防治,例如硫酸铜晶体、贝螺杀、四聚乙醛等药剂对福寿螺都有显著的灭杀作用,值得注意的是杀螺剂对鱼类也会产生毒害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