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一、鱼种概述
| 界 | 动物界 | 门 | 脊索动物门 | 纲 | 硬骨鱼纲 | 
| 目 | 鲟形目 | 科 | 鲟科 | 属 | 铲鲟属 | 
| 种 | 密苏里铲鲟 | 拉丁学名 | Scaphirhynchus albus | ||
密苏里铲鲟是最古老的鱼种之一,别称浅色鲟鱼,在生物分类学上属于动物界、脊索动物门、硬骨鱼纲、鲟形目、鲟科、铲鲟属大型淡水鱼类,起源可追溯到1亿年前的白垩纪时期。
二、形态特征
密苏里铲鲟是大型淡水鱼类,最大体长可达1.8米、体重可达45千克;体长条形,尾柄较长;吻长而扁,铲状,边缘较尖;口大,下位,下唇不分裂;眼较小,后侧位;全身被5列骨板,背骨板14~18枚,侧骨板40~48枚,腹骨板9~13枚;尾鳍歪形,上叶延长呈鞭状;背部浅褐色至浅灰色,腹部白色。
三、分布范围
密苏里铲鲟是美国特有的鱼种,广泛分布于密苏里河和密西西比河水系,分布范围与密西西比铲鲟(Scaphirhynchus platorynchus)、长吻鲟(Polyodon spathula)、湖鲟(Acipenser fulvescens)等鲟类部分重叠。
四、保护级别
1、密苏里铲鲟已列入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》(IUCN 2020年 ver 3.1)——极危(CR)。
2、密苏里铲鲟已列入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》(CITES)——附录Ⅱ。
五、生活习性
1、环境:密苏里铲鲟是底栖鱼类,喜栖息于水质浑浊、流速较快、沙石底质的河流主河道。
2、食性:密苏里铲鲟是肉食鱼类,主要以水生昆虫为食,也摄食软体动物、鱼类、鱼卵等。
3、繁殖:密苏里铲鲟是卵生鱼类,雄鱼7龄、雌鱼15龄可达性成熟,产卵期集中在6~8月。

















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02929号
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02929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