铅头钩是路亚钓法常用的鱼钩,因钩柄位置配有重铅而得名,通常与卷尾蛆、T尾、软虾等软饵搭配使用,特点是操作简单、泳姿自然且能全水层搜索,缺点是容易挂底,下面小编就科普一下铅头钩怎么挂软饵吧!
一、钓组搭配
重量 | 软饵 | 钓场 | 鱼种 |
3~5克 | 5.5~6.5厘米的卷尾蛆、T尾 | 池塘、沟渠 | 马口、青梢 |
5~7克 | 6.5~7.5厘米的卷尾蛆、T尾 | 溪流、小河 | 鲈鱼、鳜鱼 |
7~10克 | 7.5~8.5厘米的T尾、叉尾鱼 | 湖泊、水库 | 鳜鱼、鲶鱼 |
10~15克 | 8.5~9.5厘米的T尾、叉尾鱼 | 湖泊、海边 | 鲶鱼、海鲈鱼 |
注:铅头钩和软饵没有严格的搭配要求,以上铅头钩和软饵搭配对照表仅供参考,请作钓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。
二、挂饵方法
1、第一步:首先选择合适的软饵,将软饵头部抵住铅头部位,测量一下钩尖从哪里刺出,这样才能保证软饵挂好后仍能保持原来的状态,刺出位置不宜靠前或靠后。
2、第二步:将铅头钩的钩尖从软饵头部沿虫体轴线刺入,钩尖刺入虫体后要始终与虫体轴线一致,然后将软饵按照钩身形状套入,使钩子从先前测量好的位置穿出。
3、第三步:铅头钩的钩柄上有倒刺,倒刺是为了确保软饵和铅头钩能牢固的结合在一起,挂饵时捏住软饵头部用力向前推,直至铅头钩的倒刺全部刺入虫体中即可。
三、适钓鱼种
1、鳜鱼:鳜鱼是常见的淡水鱼类,别称桂鱼、鳌花鱼、季花鱼等,除青藏高原外均有分布,喜栖息于水质清澈的水体中,常见个体1~2千克,最大个体可达10千克。
2、鲈鱼:鲈鱼是常见的淡水鱼类,在我国是多种鱼类的统称,未特指时一般是指真鲈科的花鲈和太阳鱼科的大口黑鲈,特别贪食,一次摄食量可达体重的5~12%。
3、翘嘴:翘嘴是常见的淡水鱼类,学名翘嘴鲌,别称翘嘴红鲌、翘嘴巴、鲌刺鱼等,除西北地区外均有分布,常见个体2.0~2.5千克,最大个体可达10~15千克。
4、鲶鱼:鲶鱼是常见的淡水鱼类,学名鲇鱼,别称塘鲺、胡子鲶、鲶巴郎等,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的池塘、江河、湖泊等水体中,代表品种有土鲶、大口鲶、塘鲺等。
四、操控手法
1、点:点是指抛竿入水后一只手控竿让竿尖一直朝下,使竿尖呈现出点头状态,另只一手按每圈线停顿2~3次的节奏摇轮,这种操控手法能使拟饵在固定水层搜索。
2、提:提是指钩组到底后压低竿尖,收紧虚线,然后把竿提到头顶,再轻轻把竿压低,同时摇轮收紧虚线,重复操作,拟饵在水下会呈现出字母“n”一样的姿态。
3、抽:抽主要有侧抽和正抽两种,侧抽是钩饵到底朝侧面迅速一拉,然后复位,同时摇轮收线;正抽是钩饵到底向上提竿或向下压竿,然后复位,同时摇轮收线。
4、扫:扫是指钩组到底后转动身体,让鱼竿随身体的转动而动,接着回到原来的位置,收紧虚线,然后再次转动身体,重复操作,拟饵在水下会呈现出大幅度摆动。
5、跳:跳主要有小跳和大跳两种,钩组到底后收紧虚线,然后慢慢的往上平稳的抬几下竿,让拟饵在水下跳动起来,抬竿幅度小的就是小跳,幅度大的就是大跳。
6、抖:抖是指抛竿入水后,先让钩组自然落到水底,等钩组到底后轻轻的抖动鱼竿,抖动几下后就收紧虚线,然后再抖动几下,再收紧虚线,重复这样的动作即可。
7、平:平是指抛竿入水后,先让钩组自然落到水底,然后匀速摇轮收线,既可以快速平收,也可以慢速平收,还可以快慢混合平收,让拟饵在水底呈现出不同姿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