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一、鱼种概述
| 界 | 动物界 | 门 | 脊索动物门 | 纲 | 硬骨鱼纲 |
| 目 | 鲶形目 | 科 | 鲶科 | 属 | 鲶属 |
| 种 | 抚仙鲶 | 拉丁学名 | Silurus grahami | ||
抚仙鲶是鲶鱼的一种,拉丁学名Silurus grahami,别称抚仙鲇,在生物分类学上属于动物界、脊索动物门、硬骨鱼纲、鲶形目、鲶科、鲶属中型淡水鱼类。
二、形态特征
抚仙鲶是中型淡水鱼类,常见个体23.2~39.2厘米;体延长,前部扁平,中部圆筒形,尾部侧扁;头中等大,宽平;吻长,圆钝且纵扁;口大,次上位,下颌突出于上颌,上、下颌具锥形细齿;须2对,发达;眼小,侧上位;体光滑无鳞,具黏液;侧线完全,平直;背鳍基极短,无硬刺;臀鳍基长,后端与尾鳍相连;胸鳍具硬刺,硬刺前缘具颗粒状小突起,后缘具锯齿;腹鳍小;尾鳍略凹,上叶稍长;背侧黑褐色,腹部灰白色,胸鳍、腹鳍灰白色,其余各鳍灰黑色。
三、分布范围
抚仙鲶是中国特有的鱼种,分布范围较狭窄,仅分布于云南抚仙湖、星云湖、杞麓湖、阳宗海等湖泊及附属水体。
四、生活习性
1、环境:抚仙鲶是底栖鱼类,喜栖息于湖泊沿岸带和河流缓流区,常潜伏于水底石块、洞穴或水草丛中。
2、食性:抚仙鲶是肉食鱼类,主要以小型鱼类、小型甲壳类、水生昆虫及幼虫等为食,也捕食有机碎屑。
3、繁殖:抚仙鲶是卵生鱼类,繁殖期5~7月,卵产于湖岸浅水区的水底洞穴、岩石缝隙或水生植物根部。

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02929号